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题词立碑,建祠修庙,凭吊千古,这里流下许多珍贵的古文化、古遗迹,特别是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庙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荟萃 诸葛亮庙始建于唐代,庙宇坐南朝北,耸峙原头,雄伟壮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山门,依次是高大的献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兽,千姿百态,墙壁彩绘,绚丽夺目 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决”碑 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 景区内还有著名三国古遗迹二十余处,如蜀国中军帐遗迹壑落城,蜀军大本营九龙山,蜀军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盘,取水之泉诸葛泉、司马懿拜将台,妇孺皆知的葫芦峪等 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五十余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 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 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 《三国志》等史书记载,蜀汉建光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改变了前4次伐魏的路线,率领10万大军从汉中出发,沿着秦汉时代的古栈道,披荆斩棘,踏艰历险,一举攻下秦蜀道的咽喉要塞斜峪关 随即挥锋西向,占据五丈原,安营扎寨,分兵屯田,佯作持久战 “据险先收五丈原,驻军分辟渭南田”,就是当时的真切写照 足智多谋的蜀汉丞相常有高招,胸藏城府的曹魏元帅知己知彼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率军北上,取道斜峪,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 若西上五文原,则诸军无事矣!”所以然者,因武功以东,川宽野阔,适宜大兵团作战,那儿又地肥粮丰,给养容易得到补充 司马懿还担心的地盘,诸葛亮没去攻占,他自然感到欣慰 至于诸葛亮屯田军垦,作长久计,他更是付之一笑 他是深知“兵不厌诈”,这一道理的 他洞悉诸葛亮前几次伐魏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军粮不济 这一次虽改变策略,用木牛流马运粮,但毕竟有限 屯田等粮,倒也可取,但五丈原下,渭河南岸的少许土地,即是季季丰稔,也不足以维持10万大军之以屯田常驻,不过是掩人耳目 因此,司马懿针对蜀军粮缺,利在速战,来了个深沟高垒 闭门不出 孔明数次派人下战书,他甘愿示弱 急得孔明无法,送给他一身女人衣服想激怒他 谁料,这个老谋深算的魏国元帅,忍辱受侮决不上当 诸葛亮纵有满腹筹策,遇着如此顽敌,也无法施展;加上军务浩繁 使他积劳成疾,于是年8月,病逝于五丈原军帐中,时年54岁 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忠贞不二的蜀汉良相,在五丈原北端建庙筑祠,凭吊怀念,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元代起,后人就开始在五丈原为诸葛亮建祠立庙 经历代修建,已是庙宇轩昂,碑石丛生,古柏挺拔,老槐苍劲 从“盘盘道”上原 祠庙的门楼为砖木结构,四角翘起,古色古香 门楣中央刻着“汉室孤忠”4个大字,笔锋遒劲而飘洒 门外西侧,竖立着一座一人多高的青石巨碑,为清光绪年间峻山知县胡升猷所立 上面雕刻着他撰写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庙碑记》 从碑记和苏轼的《题五丈原武侯庙》来看,它可能始建于北宋末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