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报登载了国务院批准建设长乐国际机场的消息 事隔一日,机场所在地仙岐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居中的一块沙丘挖沙,挖着挖着,竟然挖到了一堵墙!上级政府获悉后迅速派人指导现场挖掘 半个月后,沙丘变成了沙坑 50多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泥塑神像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掘的数量最多,群体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泥塑神像群 同时出土的还有20多件陶瓷器皿、石碑、匾额以及部分古币、砚台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清朝嘉庆皇帝颁赐的匾额,虽然边缘已腐烂,但“愿愈应”三个御笔亲书依然清晰可见
经文物专家考证,这里就是有800多年历史的显应宫 从《长乐县志》查知,显应宫曾被列为县内十五都的名胜古迹 当时显应宫俗称大王宫,因偏殿祀有妈祖神像,又称天妃宫 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香火鼎盛不衰 那些神像属大王殿、妈祖殿、临水夫人殿、巡海大臣殿与马将军殿 专家断定,已发掘的遗址仅是显应宫的后宫部分,前宫尚埋在邻近十余户农舍之下 足见当年显应宫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 为什么如此贫瘠的地方竟有一座如此富贵的大庙?为什么如此偏远地方的一座庙竟能得到清嘉庆皇帝的赐匾?究竟这个显应宫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不可思议的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埋葬,刚出土时,神像身上朱红、嫩绿、金色等色彩竟还未减几分,而且表情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同样不可思议的是,庙里各种东西保存完好,连坍塌半截的土墙、朽得只剩空壳的木柱都在,不易朽烂的瓦片却一片也没找到 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月后,福建日报发表了显应宫出土的报道,第二天,数百只美丽的大彩蝶不知从何处翔集于此,驻足神像之上,赶它不走,抓它不飞 接着几只青蛙和几百只蚱蜢也出现了,也是硕大肥壮得连这一带最年长的老人都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谁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来了之后为什么不肯离去 所有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都等待热心的游客和我们一起探索、考证
人们看到的显应宫,是根据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重建的,分地面新宫和地下古宫两个部分 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保留原遗址旧标高,作为地下宫,原有神像、柱础、神龛等按旧定位保护,以供研究和观赏 地面部分总平面布局以中轴线左右对称,采用传统的庭院殿堂形式 前立照壁,依次建有牌坊、山门、将军殿、天妃殿、大王殿,天井左右为钟鼓楼,后院两边角楼相峙,两翼配殿附龙,回廊绕院,主次分明,格局有序,气魄宏伟 第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花圃、停车场及综合楼等,目前正按规划设计施工中 从阁楼式的通口顺阶而下,便可进入地下古宫观瞻 出土的古宫仅见两殿 前后殿的门墙均保存完好 记载重修的石碑出土时是在前殿门墙的左边 进入前殿大门,左边为妈祖神龛,右边为巡海大帝神龛 后殿正厅祀当地守境大王神祗,左偏殿为医药神祗,右偏殿为临水夫人,各尊神像及其基座均保留原位不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