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山江为总兵营则源于清朝镇压苗民起义时在此驻兵设过总兵营房 至于叫”山江”则因解放后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库,苗寨缺水、水库修成后观者如潮,人们称”叭固”为山江,久之,行政区名便随之改为”山江” 山江,保留着古老的苗家习俗
游凤凰不到山江,你将终生遗憾 苗族服饰最具特色是女装 出门时,头上戴着青丝帕,身上穿着滚边绣花无领满襟,滚边绣花裤;头帕和上衣缀满银饰,有银帽、银凤冠、银项圈、银手镯、银戒子、银牙钎、银挂链、银腰带等,雍容华贵,落落大方 山江女装,衣着色彩鲜丽,银饰造型精美,是苗族女装的精品 拦门酒是苗家古老的习俗,一些地方直呼”识友酒”
凤凰的南方长城已经是家喻户晓,作为一种防御体系,它是明朝政府为了隔离开还没有归顺的苗人而修建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当年湘黔边境的苗族聚居地,苗人为了抵抗朝廷的进攻,同样也修建了大量的保家楼和防御墙 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山江苗寨的最大特点,碉楼和防御墙又是构成苗寨的两类主要建筑 这就是碉楼,又称保家楼,它雄踞在村寨的高处,至今仍然透露出一股威严气概,凛然且断不可欺 碉楼的基座用石块堆积而成,上方筑土,一般上下两层,四面都开有窄窗,用于了望和射击 在山寨里,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建了碉楼
最大的一座碉楼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的苗王龙云飞建造的,这位苗王生前也曾保境安民,至今仍然有人在怀念着他的好处 不过,随着时间的逝去,这座碉楼目前也已经破败不堪
与碉楼相呼应的是防御墙,它环村而建,一般高4到5米,墙体上同样有了望和射击孔 由于山江苗寨依山而建,防御墙也就一直沿着山势蜿蜒直上,并且在山寨的顶部还仿效长城建立了烽火台 寨门作为重要的附属性建筑,大多开设在险要位置,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寨门的上方还加设了碉楼
山江苗寨到底有几百年历史,当地人谁也说不清楚 而形成这样一种建筑风格的原因,可能是当时这一带位置非常偏僻,苗族同胞为了抵御野兽和土匪骚扰,设计和建造了这些建筑和山寨 一旦有野兽和土匪来犯,首先可以起到抵抗作用的是防御强;如果来犯者突破了防御墙,进入山寨,各家各户的碉楼又可以各自为营,与来犯者斗争
现在,这种碉楼式建筑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当地民居的一大特色,山江镇的街巷新兴建筑也是石墙高耸,壁垒森严,不同程度的沿袭了苗寨的建筑风格
如今这座曾经充满兵匪之患的山寨已经找到了安宁和平静,那些防御用的石墙也早就只剩下断壁残垣,青苔斑斑,惟有这些起于风云年代的碉楼,到今天依然傲立,向后人讲述着那正在消逝的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