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晖洞位于遂昌县城东4公里的三台山麓,含晖、灵泉两石洞上下相连,系古代岩崩拥垒而成。宋代道士章思濂(遂昌人)在洞中修炼成仙,故名“章仙洞”相传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曾避难于此,令人津津乐道;明代戏圣、遂昌知县汤显祖和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诗篇…
含晖洞位于遂昌县城东4公里的三台山麓,含晖、灵泉两石洞上下相连,系古代岩崩拥垒而成 宋代道士章思濂(遂昌人)在洞中修炼成仙,故名“章仙洞”相传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曾避难于此,令人津津乐道;明代戏圣、遂昌知县汤显祖和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诗篇和墨迹 洞中可容百十人,洞壁有古代名人题刻,洞内凉气宜人,灵泉脉脉 洞上方三台寺 始建于宋绍兴年间
建有留仙亭、望城亭、石船亭、镇东桥亭、含晖胜景碑坊等景观 含晖洞内有泉从石隙迸出,夏无暑气,清爽宜人 其上曰灵泉洞,相传与10公里外的马埠百花洞相通,洞旁有泉涓涓不竭,甘洌清澈 史籍记载,古时遂昌人章思廉在洞中修炼成仙,人称“章仙洞”,至今洞内尚存仙人棋盘石等遗迹 南宋绍兴年间,遂昌县令刘邦光见洞内顶部石隙中有日光透入,气氲盎然,取名“含辉洞” 清道光年间,青田籍进士端木国瑚由京师归里,与吴世涵等好友游含辉洞 端木国瑚精通地理,见含辉洞口朝东,而改“辉”为“晖”,并刻“含晖洞”三大字于洞口石壁 含晖洞上方有三台寺,始建于宋绍兴年间 寺后有巨石如船形,名“石船”,石上建亭似船蓬,称“慈舰渡”
![[齐云山景区-齐云山门票+横江山水竹筏(随买随用)]齐云山门票+横江山水竹筏](http://nkam.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洞寺周围古树掩映,有揽胜亭、留仙亭等胜迹 洞壁和石船等处有历代名人题咏的摩崖题刻,记述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自然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堪称游览的胜地 遂昌民间广泛流传着明太祖朱元璋到过含晖洞的故事 传说,朱元璋起兵反元之初,遭到元兵追杀,单枪匹马逃到含晖洞,他拉着马尾巴,倒行避入洞内 元兵追至洞口,见洞口结满蜘蛛网,地下马蹄印朝向洞外,以为朱元璋已离开多时,就离洞往别处追去 朱元璋因此避过一劫,后来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遂昌古代的《县志》没有朱元璋到过含晖洞的记载 相反,《遂昌县志》多处记述宋高宗到含晖洞 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之二《山水》记载:“含晖洞,在邑东十里,初号‘章仙洞’,以章思廉尝住此 其间可坐数十人,有棋盘遗迹 相传为宋高宗避敌之所 ”卷之五《冢墓》记载:“祝妃墓,在二都落坞 宋高宗避敌难,驻跸灵泉洞 册妃祝氏,未几而卒,即葬落坞 妃世居二都祝村,御道至今犹在 ”明崇祯年间,遂昌知县许启洪有《含晖洞》诗 一树桃花半有无,问津何处影模糊 前朝传说龙曾隐,此日凭谁乌可乎 月挂松头林磬杳,烟迷柳色洞云孤 残霞收拾囊中去,剩有余辉映玉壶 诗中“前朝传说龙曾隐”,分明也指宋高宗 而遂昌民间流传都说朱元璋避敌到含晖洞,并没有人说宋高宗到含晖洞 是否因为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在民间影响大,传说有皇帝来过,人们都说成是朱元璋 民间还有朱元璋到石练太虚观和白马山等地的传说,但尚未见史籍对朱元璋到遂昌和含晖洞的记载 清光绪《遂昌县志》记载宋高宗曾到含晖洞,并册妃祝氏,有祝妃墓 但“祝村”、“祝氏”、“御道”等均难查实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