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峡东距宜昌市约40公里,江中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 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 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白狗(滩)次黄牛,滩如竹节筒……”的感慨
黄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 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 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石,有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 一日,天刚刚麻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 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




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这样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视象影现焉,鬓发须眉、冠棠宛然如彩画者 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状 “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已?”黄牛就这样永远留在石壁上,让过往旅客指点、评说
黄牛助禹开江有功,人们便在山下修了座黄牛庙来四时祭祀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认为神牛开峡事出无稽,只信大禹治水,黄牛庙故改称黄陵庙 此庙始建于汉代,屡罹兵焚,多次重修 现仅存明万历46年(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 庙的主体建筑是古人为纪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 殿内有清慈禧太后所书的“砥定江澜”和署名惠王所书“玄功万古”木匾 此殿富丽堂皇,由36根两人合抱的楠木主柱支撑,柱上浮雕九条蟠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其中有一根“水女柱”立在殿之左侧其离地约四米的柱面一,留有历经120多年的陈旧水迹 柱上挂着一木牌,上书“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 这是珍贵的水文资料,记录了有史以来长江最大的一次洪水 庙内还存有许多记载洪水水位的碑刻 禹王殿的右侧是武侯祠,祠内后院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诸葛亮当年亲手所种 黄陵庙院内还有一口石井,水质极佳,黄陵庙为桔林环绕,风景优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