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山,云遮雾绕,岩壑拔峭,竹树翠绿,障屏皆娇 千山竞秀 万卉争妍,其是幽,其色秀,其寺高,“一岩峭翱,势若雄飞,俗呼口鸡公岭,甚奇特 不数武,中开一径,两石旁峙,晃然若门 右镌土地一等,左镌山王一尊,像皆断裂 过此二弓,至山腰,一台横亘,以石砌成,居然式案 折而西,山逼人面,层层石蹬,计二百五十余梯,循梯升入山门,楔上横书‘龙台山’三字



从这段记述中可知,这是一处宗教衰败的胜迹
“妙高,蜀之古刹也 僻处棠治西南隅四十里许 溯其源,自祖关通禅师开辟,迄今数百年矣 ”“元妙凯,苏姓,沪州刺史,弃官遁空门,建寺于大足妙高山顶,人呼为妙高祖师 圆寂后,肉身不坏 ”“妙高和尚,大足人 住邑之妙高寺,一室独处,未尝出户,一夕,忽谓僧众日:‘吾将逝矣,可置吾桶中覆之,三十年始开 ’僧众依之,盛以木桶,以竹箍之 届期桶自开,端坐如生,乃移之龛中事之,幻身尚存 ”清李型廉撰记云:“祖师阁,阁像八卦形,高三丈有奇,深广各二文有奇,中建一塔,藏祖师肉身 ”
其实,妙高寺经宋、元不断修建,到元朝时期已成大寺,据考,此山为宋宰相冯揖所开 “冯辑,字济川,遂州小溪人,号不动居士 ”“仕致敷文阁直学土、左中奉大夫 渲川府路兵马铃辖、沪南沿边安抚使、知沪州军州提举学事、兼管内劝家使、文安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 ”
冯揖敢于抗疏为民,官声好,常积善德,曾于大足北山施钱四百贵文造多宝塔,塔中留有他全家像及人丁姓氏名
冯揖开妙高山并亲自经管此山,他死后又葬于此山,并建“忠诚堂”为其坟庐,留下“冯揖发忠愤,诚节可嘉 特迁秩除郎官,漫庵为赋此诗,敬刻石于昌州坟庐之忠诚堂,以传永久”的记载 这无疑为妙高山在一个时期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之后,祖关通样师又弃沪州刺史之职来山,他带着昔日威望,虽足不出户,仍食邑广聚,连贵阳的致仕官韩均,倚祖宗的武德,得太祖重视,世袭为官,爵千兵,仍没忘记前往拜望 韩均“驾夙鞭庭,历鉴无际,收天下奇观”神游至山,连连称奇,慨然叹日:‘使次甚矣,帝之为帝也,统天地之尊,而不如释迎、祖师如祖关者,又各有类,乃与之并相一堂,未必彼此之能相安也,况反位于上帝之在乎 ”
意思是说,不看此山,失却此景太可惜了 当皇帝也不过博天之下莫非王立而已,尊威而已,哪有释迦、祖师一类的人能相共一堂,得到世代人的尊敬好呢!只要奉佛顿悟,彼此相安,又何必要去当什么玉帝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