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景点介绍_杨忠武祠_包头一日游的景点

山西省代县境内有个名叫鹿蹄涧的村子,村中有座建于元代的杨忠武祠,人们通常称它为杨令公祠或杨家祠堂。祠堂里保存着一些关于杨家将的比较真实的资料,可补史书的不足;也有许多生动的塑像和画像,可供游人凭吊和观览。鹿蹄涧村背依勾注山(也称雁门山,属北…

山西省代县境内有个名叫鹿蹄涧的村子,村中有座建于元代的杨忠武祠,人们通常称它为杨令公祠或杨家祠堂 祠堂里保存着一些关于杨家将的比较真实的资料,可补史书的不足;也有许多生动的塑像和画像,可供游人凭吊和观览 鹿蹄涧村背依勾注山(也称雁门山,属北岳恒山山系),有涧水自山中流经村旁;面对五台山,有台顶积雪终年可见 西北方不远可出雁门关,正南方不远可渡滹沱河 这里西去代县城四十五里
[云和梯田-大门票+往返索道]赠玻璃塔
自从五代后晋石敬瑭把雁门关以北的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全部割让给契丹(后为辽)以后,代州就成为汉族防御外族入侵的边防重镇 杨家父子兵从五代北汉时就为抵御外族侵略而征战,长期驻守在雁(门)代(州)这片土地上,并在此传宗接代,延续后裔至今 这座杨令公祠就是杨令公(杨业)在雁代一带活动的纪念和见证 鹿蹄涧村既然是杨令公祠的所在地,那么,此村与杨家将有何关系?村名又是怎样得来的呢?关于这两个问题,杨家祠堂正殿门前的一尊怪石是最好的解答者 这尊怪石,安放在四尺高的石座上,高二尺,外形像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 石上雕有一只带箭的梅花鹿,旁镌“泰定元年”字样(“泰”字已不清)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鹿蹄石 据《代州志》、杨家族谱记载和杨族世代传说,元朝初年,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和他的弟弟杨山,率军屯垦于留属村(在今代县城东) 一天,二人外出狩猎,行至马峪河(在今繁峙县雁头地界),忽遇一只梅花巨鹿 杨友张弓搭箭,射中鹿蹄,鹿带箭而逃 杨友、杨山策马紧追,追至联庄(今鹿蹄涧村),巨鹿以头触地,顿时失踪 杨氏兄弟急令亲兵在鹿没处挖地三尺许,发现一块怪石,上面现出一只梅花鹿的形象 遂将此怪石携回,经加工雕饰留作纪念 一后来,杨家认为“鹿”与“禄”同音;鹿之所入处,必为祥瑞之地,因此便迁到联庄定居,并改村名为“鹿蹄箭” 后因村子左右各有深涧,遂又改名为“鹿蹄涧” 这则故事虽然有明显的虚构成分,但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据此来回答鹿蹄涧村名的由来 杨令公祠是何时兴建的?它有哪些值得介绍的内容?据洞内元代天历年间赵鹤鸣所撰碑文记载,此祠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是杨业十六世孙杨怀玉奉旨建造的,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又据该碑文记载,杨业的后代除留居雁代一带外,还“流布英种于川、广、淮、扬间” 杨家祠堂在各地建立的也不少 自从杨怀玉在代州鹿蹄涧建祠之后,各地杨家祠堂共同商定:每六十年集会于鹿蹄涧,叙世系,修家谱,祭祖庙,永为定例 鹿蹄涧杨令公祠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祠对面楼台三间为祭台,上有“颂德楼”题匾;调堂门前筑台阶二十四级,阶下有石狮一对蹲踞左右 祠门三间,每间前檐各悬金字巨匾一面,中书“奕世将略”,左书“一堂忠义”,右书”三晋良将” 门楣上立一盘龙蓝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个金字 “忠武”乃杨业战死后,宋太宗皇帝给予他谥号
祠门内侧高悬木匾一块,上面抄录了北宋皇帝关于杨家的诰敕十篇,其中有赠杨业太尉中书令一篇,加封杨延朗开国公誓券一篇,给杨延朗敕旨六篇,给杨宗保、杨文广敕书各一篇 后院,有正殿五间,中额书“忠勋世美” 廊前双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联:“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长城 ”廊两厢还有元以来石碑四通:一为元天历己巳年(1229)赵鹤鸣撰龙虎卫上将军杨友碑;一为杨族世系牌,碑阳为赵鹤鸣所撰《题世将杨族祠堂碑记》,记述了杨怀玉以前的世系及杨怀玉建宗祠、纂家谱、修坟墓、置护田等等,碑阴刻杨业父杨兖至杨怀玉十七世世系表;一为明万历年间山西提学使为杨族立的表忠闾碑;一为宏农宗祖碑,碑文追溯了杨兖以前的世系,上至东汉太尉宏农杨震 正殿前檐悬匾一块,上书“敕建’二字 正殿内,正中一龛,塑杨业与佘太君像 看到塑像那种饱经风霜、老而弥坚的神态,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左右两旁塑杨令公八子及宋、元、明历代杨氏功臣名将像共二十尊,无不气宇轩昂,姿容伟俊 (以上所有塑像的时间均无记载)其中杨延昭塑像,怒目圆睁,右拳紧握,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敌人的高度愤恨与警惕 看到这些塑像,人们不禁联想到当年杨家将征战疆场的情景 杨家将中首先令人怀念的,自然是一代忠良、为国捐躯的杨令公 《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曾在北汉任职29年,屡立战功,威镇边陲,人称无敌,累迁建雄军节度使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汉主刘继元降宋,杨业也随之归宋 宋迁杨业为代州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副潘美以守山西,杨业遂移家于代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二十日,契丹皇帝耶律贤亲率骑兵十万来犯雁门,杨业命部将断峪谷南口,自率千余骑北出勾注山西陉 契丹军于雁门峡谷中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宋军奋勇冲杀,以少胜多,毙其名将,获其甲马 杨业以战功升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四月,契丹三路侵宋,中路以三万人入雁门山,杨业与战,斩契丹三千余人于雁门山下,深追敌军至雁北朔、应、寰等州 雍熙三年(986),宋五路出兵伐辽 潘美、杨业率西路军北出雁门,雁北各州民众起义助战,很快收复朔州、应州、寰州、云州(今朔县、应县、大同一带) 后来,其它四路相继败归,西路已成孤军,契丹遂倾全国之主力军集于雁北一隅,潘美、杨业等奉命返归代州,分兵守护平型、飞狐、雁门诸关 宋朝廷决定将雁北起义军和汉民二十万人分别迁入河东(今山西)、河南(今河南省),命潘、杨保护撤退 杨业主张避免与新胜之辽军决战,建议由他率部从大石堡(在分繁峙县城西北三十里)北出应州,虚张军势,吸引辽兵主力;然后大队出关,接应义军和百姓,潘美等不但不采纳杨业的正确建议,反诬杨业惧敌,力主正面进兵,而自己又不为先锋,杨业只好从命,率部奔上寰州前线 临出发前,请潘美等派伏兵于陈家峪(朔县境内)接应 杨业率部至朔州东与敌相遇,被困,突围后退到陈家峪,不见宋兵前来接应 杨业拊膺大恸,率将士力战,手刃辽兵数十百人,中箭堕马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时年五十五岁 杨业死后,潘美等极力掩盖杨业的功绩,并推卸自己的罪责 经杨业妻折氏(即佘太君)上书力辩,宋太宗才降旨追赠杨业为太尉中书今,谥“忠武”
祠堂塑像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大约要数“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佘太君了 据清代人康基田著《晋乘搜略》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射,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即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编者)之亲援桴鼓然 ”又据《保德州志》载:“杨业娶折德衣(yi,音衣)女 ”“折氏性慧敏,尝佐业立战功 ”折氏即佘太君,传说中对她的事迹虽有夸张,但历史上确有其人 祠堂塑像中引人注目的还有杨延昭 据《宋史》记载,延昭本名延朗,因避讳而改名延昭,后人又称他“杨六郎” 杨延昭“幼年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 ”每征行必以从 ”雍熙三年,“杨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由于他骁勇善战,深得宋真宗钟爱,咸平四年十一月,加封他为开国公 加封敕旨中称赞他“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并要他“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 杨业战殁后,杨延昭的抗辽活动主要在高阳关(今河北省)附近的边防前线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卒,年五十七岁 在民间传说里,杨业的八个儿子中,有的随父战死,有的被潘美杀害,有的愤而出家为僧……虽然多无史书记载,难以稽考,但杨家“奕世将略”、“一堂忠烈”的家史,确是光照中华大地,永远留在中华儿女的记忆里的 在鹿蹄涧村,除了能看到杨令公祠,还能看到一轴十分珍贵的杨族史卷 这轴族史卷全长2.7丈,宽1.3尺,以素绢为幅 据说这是杨家“五通”(五个史卷轴)之一,其余的都已失传 卷轴中裱有黄绫御旨一幅,杨族历代武将名臣的传记四幅、画像五幅、赞词五幅,共计十五幅 卷首是南宋孝宗皇帝于乾道元年四月十五日加封杨业第八代孙杨存中为昭庆军节度使的黄绫敕牒 杨存中是历代杨家将中爵位最高的一个,死后封为和王 敕牒字迹尚清晰,玉玺印迹隐约可辨 敕文的后面还有尚书等十余人奉旨降敕的署名,卷轮中共有四人的传记、五人的画像和赞,杨存中列为第三 杨存中的传、赞后面都署有南宋名臣周必大的名字,应为周必大所撰,但是否为周必大所书,尚难肯定 传中说,杨存中为“代州崞县人,一生功揭天地”;死后,太上皇高宗”不安寝者三日” 赞词是:“威镇华夷,功揭天地,一代英雄,千秋庙祀,有像斯存,凛然灵气 ”卷中其余的是杨业后代子孙、宋代显官功臣杨克让、杨时、杨大异的传、画、赞、传、资的作者署各有邹浩、留正、方逢辰等,画像上一律无字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列于首位的一个没有配传(传已失落)随画像后面,有八句笔迹刚劲的赞语:“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泽及吾民,朝阳孤凤,盛世祥麟,九原不作,名重缙绅 ”落款是“尚书范仲淹赞”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时代的名臣,与杨业、杨延昭生活的年代相去不远 这几句赞语,很可能是范仲淹为杨业或杨延昭的画像所作,而画像前面失去的传记,自然也可能是杨业或杨延昭的了 另外,在鹿蹄涧杨令公祠里还保存着两部杨氏族谱 据族谱记载,杨氏族谱始修于元代的杨怀玉,继修于明万历,三修于清道光,四修于清光绪 今元、明两版皆散佚,只有道光版本和光绪版本尚存 道光本共十卷,一卷为旧话记略,二至六卷记世系,七卷记封秩,八卷记诰封,九卷记坟墓,十卷记人物 光绪本与此略同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都是杨家后代精心保存下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曾用刺刀逼着保存者将族史卷轴交出,终未得逞 “文化大革命”中,族史卷轴几乎被当作小学生字帖卖掉 想到自宋代以来,雁代之间,干戈常起,朝代屡易,而杨家祠堂和这些珍贵的族史卷轴能保存至今,实在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奇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kam.cn/210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26日 下午5:31
下一篇 2023年7月26日 下午6:36

相关推荐

  • 青海景点_巴颜喀拉山_洪湖十大旅游景点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巴颜喀拉山海拔五、六千公尺,北坡平…

    2023年12月17日
  • 海南景点_六连岭_江西赣州哪里好玩的景点推荐

    位于万宁话万城镇北面60公里处,因六峰相连,逶迤腾浪,故古时”连峰耸翠”的美名,是万州八景之一。六连岭景色奇特,从岭下脚下向上环视,只见周围众峰罗列,岭峰耸翠,巍峨挺拔,遥望六峰落雾,似六位少女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这里山势宏伟,丘壑纵横,林…

    2023年8月17日
  • 嘉峪关旅游_七一冰川_辽宁的旅游景点

    在嘉峪关市西南的祁连山中,因为是由中苏两国的地质人员在1958年7月1日发现的,故取名为“七一冰川”。这里距嘉峪关市市区130公里,是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该冰川的冰舌部位海拔430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川面积达5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

    2023年9月13日
  • 江苏景点介绍_东湖度假区_莫斯科旅游攻略景点

    高邮东湖度假区距扬州约六十公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和宁静清澈的东湖组合起来,与芦苇、菱藕、万千飞鸟及珍禽构成一道靓丽的水乡风景线,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2023年8月18日
  • 玉泉公园_云南_丽江

    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面象山脚下,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泉水从山麓岩石间涌出,汇集成广约四万平方米深潭,水…

    2023年7月21日
  • 云南旅游_飞虎队机场_成都市区三日游

    这是一片沙石草地。1936年2月3日上午,洛克乘坐飞机从昆明出发,环绕玉龙雪山一周后就降落在这里。完成了丽江历史上第一次降落飞机。这座天然机场在后来的二战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二战时因为日本封锁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海陆国际通道,所以只有从…

    2023年8月27日
  • 湖南景点_长沙赫曦台_昆明旅游景点排名

    赫曦台位于岳麓书院门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在岳麓山顶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题诗:“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后来逐渐荒废。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山长罗典建台于书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经多次修葺…

    2023年8月3日
  • 新疆景点介绍_壁照山_晋阳湖游玩攻略

    位于乌市南郊39公里处,因山口有巨大石崖,酷似旧时府第的照壁墙而得名。照壁山略呈金字塔形,山势陡峻,层林叠翠。山麓水西沟源自冰川,水宽流急,山谷两岸,均听到水声轰然。河谷两岩是对峙的悬崖,两山相夹,形成一道长达10多公里的峡谷。其中后山五道…

    2024年1月27日
  • 湛江景点_湛江南三岛_江西谷山景区

    南三岛的各称也许是从“南三部”演绎而来的。明清时南三国属吴川县“南三部”飞真实,过去这里不止三岛,一共有10个小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筑提把10岛连成一大岛,面积达l23.4平万公里。南三岛与东海岛隔海对峙,两只大手护着湛江潜湾,挡住了浪潮。…

    2023年7月31日
  • 辽宁景点_玫瑰园和盆景园_哈尔滨免费旅游景点大全

    玫瑰园和盆景园景区,位于金石滩度假区内,融川派、海派、浙派园林艺术精华于一体。其中藻类植物化石群形若玫瑰,色彩妖娆,被称为“玫瑰园”。还有再现生命起源、进化和社会文明历史的“上下五千年”仿铜壁画。

    2023年10月1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